2018年12月5日星期三

国际频道: 进博会里的中国当代艺术

国际频道
国际新闻 
进博会里的中国当代艺术
Dec 6th 2018, 00:00, by 童雁汝南

仇德树《天下》 设色纸本

吴为山《孔子问道》 铸铜

赵无极《300176》 油画

谷文达《汇流·通达》 纸本水墨

徐冰 《回到轮辋河边》 纸本水墨

吴昌硕《白玉兰》 纸本水墨

艺术陈设是会场空间的灵魂。良好的空间氛围是一种无形的外交推力,既能在文化上塑造大国形象,又能在会议期间展示中国传统文化,增进文化认同感,为国家外交活动赢得公共空间,在向世界展示艺术水准的同时,也显现文化外交的软实力。

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以下简称进博会)于11月5日至10日在上海举办,进博会以"新时代,共享未来"为主题,是世界上第一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国家级展会。进博会的举办地——国家会展中心(上海),总建筑面积达147万平方米,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会展综合体。进博会期间,如何在这个最大的会展综合体里进行艺术陈设,向世界展现中国艺术,讲好中国故事,显然不是件易事。

艺术陈设的三大特色

本次进博会中的艺术陈设,包含三大特色:

首先,最大的特点就是紧扣"主动开放"的关键词,对当代艺术作品大胆启用。空间共陈设的一百多件艺术品,是从数千件作品中精挑细选而来。

其次,艺术家的选择除了近代大师外,还邀请了对艺术史产生重要影响、来自世界各地的优秀华人艺术家,各艺术流派的创始人、推动者,当代艺术的生力军和有引领性的青年艺术家,共同参与会议空间的艺术品创作,以多维立体的角度展现华人艺术家的最高创作水平。艺术类型繁多,包含古瓷、古字画、木雕、漆画、刺绣、当代水墨、书法、油画、雕塑、陶瓷等多个艺术门类,宛如一部高度浓缩的中国当代艺术谱系展。

第三,进博会会场的陈设与美术馆有着本质的差别,会场作为一个具备外交功能的展示空间,艺术品起到的是锦上添花的提升作用,不能让艺术品抢占空间的视线及有碍空间的主要功能。作品既要代表中国艺术的高水平,又要考虑外交尺度,因此作品的主题内容、作品尺度、画面形象、表现方式、色彩配置、装裱方式都受到一定限制;作品的选用面临着更多层筛选,既要符合会议的精神,又要符合国家外交空间的礼仪规制,能构建严肃又有活力的氛围,最重要的是作品画面在空间里要"隐"的同时,还要对主题精神有足够"显"的文化力量。

进博会分为主会场和平行论坛两大区域,主会场又分为中方贵宾区、外方贵宾区、中外共享区三个部分。中方贵宾厅以呈现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为主,外方贵宾厅以体现全球视野和创新精神为要,中外共享区则中西合璧,艺术品主要选择抽象艺术及山水艺术,以海派精神体现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和主动开放的姿态。

主会场开门迎客,因此设置了3幅巨制——巨幅国画《春风又绿江南岸》、木雕屏风《锦绣中华》、刺绣《玉兰飘香》,向各国宾客展现中华锦绣山河。迎宾厅主背景巨幅国画《春风又绿江南岸》由陈琪、江宏、车鹏飞、汪家芳四位上海画家创作完成。这是目前全国最大的青绿山水作品。作品以江南春景为主题,采用传统平远构图,以大视野描绘出江南水乡的绿水青山、薄雾朝霞、桃红柳绿、水榭亭廊、渔船钓叟。这也是作者对江南文化底蕴、新时代春风、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社会盎然生机进行的诗意表达。美轮美奂的全景式山水木雕巨作屏风《锦绣中华》则是由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陆光正带领百人技师团队,耗时3个月完成。这是目前国内最大单幅东阳木雕屏风作品。该作品以全景式构图、多样木雕技法,表达了中国传统审美,赞美祖国、讴歌时代,展示了气壮山河的国家形象。精美绝伦的苏绣屏风作品《玉兰飘香》由国家级非遗项目(苏绣)代表传承人姚建萍带领团队完成。500朵姿态各异、生机勃勃的玉兰花向世界传递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彩魅力和开放胸怀。

艺术创陈的四个思路

一、天地古今,命运共同。

中方贵宾区艺术品创作和陈设思路体现的是中国视野与格局:传统文化中的宇宙天地观,纵通古今、横贯东西的人文发展观,全球视野下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全局观。赵无极的作品蕴含一种东方精神的凝聚,是对"道"的观照。吴为山的《孔子问道》与王中的《道法自然》,生动呈现了古代中国两大思想流派的特征,追古问今。肖谷的《青山瑞华》是青山绿水的现实观照,唐云的《牡丹》是国色天香,吴昌硕的《白玉兰》是上海市花。艺术陈设从传统到创新,从抽象到具象,从天地到国家再到上海,融会贯通。

二、水墨上海,书写未来。

在设计外方贵宾区时,我们倾向于艺术品语言更加国际化,艺术手法相对创新,娓娓道来中国故事,讲好上海的历史和现在,展现了创新精神,呈现在新的历史时刻中国主动开放的姿态与决心。创作元素多以水墨和书法为主,描绘上海的都市风景,集中体现了典型性的人文艺术层面的中国元素。本区域主要陈设了王秋童、董小明、俞晓夫、许江、樊枫、赵峥嵘等艺术家的作品。

水墨是中国传统绘画材料,当代水墨是中国文化融汇开放的观念在艺术中的具体体现。本区域选择与上海城市发展和城市文化相关的不同个人风格的作品,旨在呈现中国文化基因中开放、包容、接纳、融合的发展观。当代水墨经过几十年主动变革的发展,如今已是全球当代艺术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把"民族的"转化为"世界的"成功案例。书法则是最具中国特色的艺术门类,与整个民族文化血脉相连。在全球化时刻,书法也做出了应对时代的变革。谷文达以书写作为基本元素进行着具有很强话题性的当代实践艺术,他为进博会创作的作品《汇流·通达》,取意开放的上海,各方流域汇流长江和东海,同时象征汇流世界的商业博览。该区域还陈设了王冬龄、徐冰、汤国、崔宪基、魏立刚、范勃等艺术家的作品。

三、抽象山水,包容开放。

中外共享区域是迎宾开幕前后中外贵宾双方会见、交流的地方,重在交流对话。在这里,艺术品需体现中西合璧的理念,体现交流对话的模式。因此,该区域的艺术品陈设,力求体现海派文化开放、包容、转化的品格及能力。

"山水精神"是中国绘画的核心精神,山水已内化成文人艺术家的处世态度和精神追求。仁者乐山,智者乐水,而仁和智,是理想人格的象征。山水共生,两者互为映照与依托,相辅相成,是合作共赢的象征。本区域主要陈设了黄宾虹、丁雄泉、刘国松、王劼音、童雁汝南等艺术家的作品。而抽象艺术代表外来艺术语言的影响,一组抽象作品营造出赤橙黄绿青蓝紫阳光普照、共享时代的勃勃生机。本区域陈设了朱德群、赵无极、邱世华、周长江、申凡等艺术家的作品。

四、梅兰竹菊,风格鲜明。

平行论坛作为共商协作的重要功能区,以梅、兰、竹、菊划分为四个区域,同时作为创作元素,梅的高洁坚强,兰的淡雅脱俗,竹的正直坚韧、虚怀若谷,菊的孤标亮节,强烈的文化赋予超越了其物象本身,体现的是具有深厚历史人文的大国礼仪及外交态度。"大道不孤,德必有邻",我国外交坚持民族气节与风骨的同时,秉承"亲、诚、惠、容"的共处原则,以开放包容、亲仁善邻的姿态处理国际关系。该区域主要陈设了徐世扬、陈家泠、韩天衡、闵学林、潘公凯等艺术家的艺术作品。

代表中国百年的视觉艺术成果荟萃首届进博会,充分体现了大国的文化自信。不同文化之间对话交流,最后需要归结到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视野下的当代世界价值观,这也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精神支撑。

(作者为首届进博会主会场艺术总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By using Blogtrottr, you agree to our policies, terms and conditions.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  割下心头肉   河北省阜城县古城镇西火星堂村曾发生过一起命案,受害者是个六个月不到的小女孩,而凶手,正是生她的母亲。小女孩刚从母亲肚子里出来,还没记住世界长什么样子,就被母亲砖头砸死。而造成这一切的罪魁祸首,便是李主佛的法轮功。   俗话说,孩子是母亲身上掉下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