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应该是全知乎最适合回答这个问题的人之一。
因为我现在正好是报道中的卫星联校中班级的班主任,我们班所有课程同步直播,中间大概会有 0.5S 延迟。我也刚刚去一个学校看了直播班级的学生,感触良多。
先来说一下我们学校的情况,我们学校是中部省会的老牌名校,2018 年高考一本达线率大概在 95%,本科达线率 100%。清北 7 人,70 个 C9,260 个 985,700 个 211,文科最高分全省第 2,理科全省第 3。这和材料中的成都七中当然没法比,差距还是比较大的。
同样的,我们学校和成都七中上百所学校的规模也没法比。三年前,我们学校开始接入卫星联校建设,那时候只有一个学校接入。到今年,接入的学校是五个学校。
我们班级(一般称之为母班)和接入班级(子班)之间是六同(同教材、同课表、同备课、同考核、同作息、同教学管理)。基本上每个学校的卫星班都是学校特殊的存在,因为作息时间不一致。
当然了,也不是所有课程都要直播,目前直播的只有高考九科。除了班级所有课程同步直播之外,我们任课老师要每周提前上报下周教学进度,还需要和接入班级老师进行一节课的电子备课沟通交流,提前告知下周教学内容和教学注意事项。所有的考试也是同步的,他们的考试试卷是和我们一样的。
说完了我们学校的情况,再来说说我最近走访交流的子班学校情况。子班是所在市最差的普高,学校只能选择让学生去学艺术(大部分是假艺术,就是以艺术生身份报考,但却不准备艺考),就这样学生能够达一本线的学生还是只有三分之一不到,艺体分数线有多低,大家可以了解一下,985、211 几乎全军覆灭。我对这种情况是完全了解的,也是丝毫不吃惊的,因为我在这个回答中很早就提到过这种情况。
怎样看待衡水中学这样的「超级学校」的存在?
可能是刚接触,子班学校对卫星课堂的教学模式也是心存疑虑的,他们在听了两个月后,期中考试没有再用我们的试卷,而是他们自己考了一次。结果是卫星班几乎每门课都领先学校其他班级 10 多分,子班并不是该校入学成绩最好的班。这种差距事实上会越拉越大,到最后会有几百分之大。
和他们交流过后,我发现卫星班成绩上不去是不可能的。
报道中的情况是客观存在的。子班的学生在一开始基本上听不懂理科,听得一脸懵;差距最大的是英语,几乎完全听不懂。文科还好,可能难度没那么大,一开始还能勉强跟上。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子班学生加上了三节晚自习,周六补课一天。理科老师再讲一遍,学生听不懂的点慢慢也就搞懂了。也就是,卫星班的学生投入的学习时长是远远多于普通班级的。
还有一点,卫星班孩子几乎不需要再在外面找老师补课,所以的直播课程都要录像,事后有不明白的,反复看回放,再问问自己老师基本上可以解决。和一般意义上的网络课程资源不同,卫星班是完整的,没有任何剪辑的,最真实的课程内容录像,并且是成体系的,网络上很多资源都是零散的,不成体系的。
我们不得不承认的是,教师的教学水平是有差距的。对新教师来说,完整地听一年别的老师的课,尤其是名校老师的课,真的成长很快。很多人听我课,说我不像一个新教师,太成熟。事实上,我入职的第一年听了有 300 节课,网上各个名师的录像课大概也和这个量差不多。我真的从这些课里面学到了很多东西。我们有个子班的老师,在听了一年课之后,素养迅速提高,一年流失了八个,搞得校长很恼火,认为卫星课堂害人,扰乱教学秩序。
此前教师交流可能有蹲点学习,支教等等形式,但这些都是虚的。直播课堂是完整的把名校老师所有的课程都原生态地展现了出来,是网上任何录像课都代替不了的。我们应该清楚,很多录像课都是花架子,华而不实。从这个角度来说,一块屏幕不仅能改变学生的命运,也能改变教师的命运。
我在前面看到一个答案说,学生成绩能提高是因为当地老师肯干。事实上不是这样的,每一个老师都是肯干的,因为每一个老师都是有尊严的,都是要面子的。如果引导的好,每一个老师都是可以苦干、死干的。但一切干你要让人看到希望,不能让人毫无希望。
来子班上了一节课,孩子们的精神面貌真的很好,虽然他们考试还是有很大的差距,但是我在他们的眼里可以看到光。我去提问的时候,他们会去想,会去积极思考,虽然他们有时候还想不出来,但这些都是无关紧要的。我从他们的身上看不到混混气,看不到痞气,看到的是读书好进之心。报道中说,高一的孩子每次考试都会痛哭流涕,我也看过我们子班的成绩,我想也许他们也会痛哭流涕吧。但是他们已经有学生可以追上我们的学生,这样的人无疑越来越多。
离开的时候,我甚至不敢回头,因为我知道孩子们眼中都憋着泪水,成绩最好的班长已经哭得稀里哗啦。
就像我看这篇报道,会冲动得想哭,真的感同身受。
我不知道我的这块屏幕能不能改变他们的命运?
至少我曾在他们的生命中驻足。
我说我喜欢做有趣的事情。
这件事情很有趣,还很酷,不是吗?
最后有彩蛋:
我爱我的孩子们。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