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月5日星期六

时政频道: 改革促民生 点滴暖民心(全面深化改革这五年)

时政频道
时政新闻 
改革促民生 点滴暖民心(全面深化改革这五年)
Jan 6th 2019, 00:00, by 本报记者 陆娅楠 刘志强 李心萍

  贵州省大方县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奢香古镇。
  罗大富摄(人民视觉)

  ■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实现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必须加快社会事业改革,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为社会提供多样化服务,更好满足人民需求。

  ■5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社会事业改革凸显成色十足的"含金量",给百姓送上看得见的实惠,带来热腾腾的希望。

  

  促就业、增收入

  带来满满的获得感

  入夜,北京市中关村创业大厦灯火通明。

  "我们刚拿到了母校的创业鼓励资金,今晚趁热打铁加个班,2019年我们的第一代手机应用产品有望问世!"北京邮电大学2018届毕业生肖志鹏带领的6人创业团队,点亮了这万千灯火中的一簇。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促进就业创业体制机制不断健全,就业机会更多,创业环境更佳,带给百姓满满的获得感。

  从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到建立全方位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体系,我国制定了培育新动能促进就业的政策;从做好化解过剩产能中的职工安置,到对高校毕业生实行实名制就业服务,重点群体就业成为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在一系列好政策激励下,2013年以来,我国城镇新增就业每年保持在1200万人以上,持续超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全国城镇登记失业率始终保持在4.1%以下。

  收入提高是每个人的期盼,是更直接的获得感。5年来,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不断深化,"蛋糕"切得更好、居民腰包更鼓。

  "个税改革给咱下了'红包雨'!"北京一家会计师事务所职员王思莉细算,个税起征点从3500元上调至5000元后,自己每月到手工资多了900多元,如果再加上专项附加扣除,每月还能再多100元。

  个税改革是缩影。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持续"提低"——各地多次上调最低工资标准;不断"控高"——改革中央企业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国有企业工资决定机制、逐步缩小行业工资收入差距等政策陆续出炉,收入分配差距不断缩小。好政策护航,这5年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始终跑赢人均GDP增速。

  就业稳了,收入增了,让百姓敢消费、愿消费的相关改革也在快马加鞭:取消手机流量漫游费等降费措施频出;进一步扩大开放,汽车进口关税下调、扩大跨境电商零售进口清单目录……5年来,我国消费环境不断优化,仅2018年前11个月,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就达34.5万亿元,同比增长9.1%,消费底气十足。

  补短板、促公平

  带来美美的幸福感

  "2015年高铁通到家门口了,大家养蛙、做笋干、开农家乐,第二年我们村就摘掉了'贫困村'的帽子,我现在年收入都20多万元啦!"

  江西上饶县五府山镇毛楼村村民何金文,一说起脱贫致富就特别开心。

  全面小康,最艰巨的任务是脱贫攻坚,最突出的短板在于农村贫困人口。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脱贫攻坚战冲锋号更嘹亮,全国累计减贫8000多万人,贫困发生率从2012年的10.2%降至2017年末的3.1%。

  5年来,社会事业改革着力补短板、促公平,为百姓带来美美的幸福感。

  促进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质量,深化教育改革迈开大步。从提高重点大学的农村子弟招生比例,到推进"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制定城乡统一的学校建设标准、教师编制标准……截至2017年底,全国82%的县通过了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督导评估认定,乡村孩子也能享受到公平优质的教育。

  建设健康中国,补齐医疗短板,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持续深化。2015年实现城乡居民大病医疗保险制度全覆盖,2016年实现城乡居民医保和新农保整合,2017年城镇地区85.1%的户所在社区有卫生站,农村地区88.9%的户所在自然村有卫生站,城乡基本医疗公共服务均等化步伐坚实。

  从百姓最关切的问题入手,从最难改的地方入手,改革力度之大、效果之好超出预料,赢得人们由衷点赞:

  如厕不再愁。2017年,城乡居民使用卫生厕所的户比重为91.7%和45%,分别比2013年提高2.4和9.4个百分点,"厕所革命"等民生基础设施补短板成效明显。

  行路不再难。补"断头"、填"空白"、畅"动脉",一批断头路、梗阻路相继打通,一批旅游路、产业路相继通车,一批"赶集列车""乡情慢车"等公益扶贫列车成为带动一方产业、致富一方百姓的"金火车"。

  办证不再烦。暂住证变居住证,积分可入户,户籍制度改革坚定推进,户口本不再成为阻隔城乡人口流动的高墙;异地办身份证、无户口人员登记户口……公安改革全面深化,让考驾照、车检等更便捷。

  筑底线、上水平

  带来稳稳的安全感

  "多亏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我再也不用两地跑了。"

  65岁的李松俊退休后到北京与女儿同住。由于患有冠心病,老李多次在北京安贞医院住院。"以前都得全额垫付费用,再拿单据回老家报销。现在异地医保直接给报了3.9万多元。"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社会事业改革不断推进、社会治理体制不断创新,着力筑底线、上水平,带给百姓稳稳的安全感。

  社会保障网越织越密。全面推开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全面实施全民参保计划,推进企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并轨"……这5年,我国"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建设覆盖全民、城乡统筹、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截至2018年9月底,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9.3亿人,基本医疗保险覆盖超过13亿人。织就世界最大社会保障安全网的同时,保障水平也不断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实现"十四连增",居民基本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由2012年的240元增至2018年的490元。

  安居工程建设紧锣密鼓。5年来,农村危房改造、易地扶贫搬迁等惠民政策相继实施,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使1亿多住房困难群众圆了安居梦。2017年,城乡居民居住在钢筋混凝土或砖混材料结构住房的户比重为93.5%和65%,分别比2013年提高1.7和9.3个百分点。

  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慈善事业、优抚安置等制度不断完善,筑牢底线。从提高低保、优抚等标准,到建立困难和重度残疾人"两项补贴"制度;从实施《社会救助暂行办法》,到促进残疾人自主就业创业……5年来,我国近6000万低保人员和特困群众的基本生活有了保障。

  "平安中国"建设全面推进。2017年,我国严重暴力犯罪案件、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分别比2012年下降51.8%、43.8%,安全生产领域连续实现事故总量、死亡人数、重特大事故量大幅下降。我国社会大局保持长期稳定,成为世界上最有安全感的国家之一。


  《 人民日报 》( 2019年01月06日 04 版)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By using Blogtrottr, you agree to our policies, terms and conditions.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  割下心头肉   河北省阜城县古城镇西火星堂村曾发生过一起命案,受害者是个六个月不到的小女孩,而凶手,正是生她的母亲。小女孩刚从母亲肚子里出来,还没记住世界长什么样子,就被母亲砖头砸死。而造成这一切的罪魁祸首,便是李主佛的法轮功。   俗话说,孩子是母亲身上掉下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