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月2日星期三

财经频道: “嫦娥四号”为何要落月球背面

财经频道
财经新闻 
"嫦娥四号"为何要落月球背面
Jan 3rd 2019, 00:00, by 人民网

月球背面着陆地点,大红圈为南极-艾肯盆地,小红圈为冯·卡门撞击坑。

▼与"嫦娥三号"着陆器相比,"嫦娥四号"着陆器增加了3根5米长的低频射电频谱仪天线。

"嫦娥四号"月球车外观设计构型。

经过20多天的太空飞行,"嫦娥四号"很快将着陆于月球背面预选着陆区——月球南极-艾肯盆地内的冯·卡门撞击坑,成为世界第一个在月球背面软着陆和巡视探测的航天器。"嫦娥四号"落月探测器是2018年12月8日升空的,2018年12月12日进入月球轨道。那么,"嫦娥四号"为什么要落到月球背面?落到月球背面有哪些困难?

"嫦娥四号"一路奔月宫

"嫦娥四号"整个飞行过程包括发射入轨段、地月转移段、近月制动段、环月飞行段、环月降轨段、动力下降段,最终着陆到月面。期间,着陆器和巡视器组合体通过"鹊桥"月球中继星与地面建立上下行通信链路。着陆成功后,着陆器将择机完成巡视器释放。着陆器、巡视器分别开展科学探测,并通过"鹊桥"将数据传回地球。

"嫦娥四号"落月探测器升空后,由于准时发射、准确入轨,原计划在近月制动前实施的3次轨道中途修正,只于2018年12月9日进行了1次,达到了预期目标。

经过约110小时奔月飞行,2018年12月12日16:45,"嫦娥四号"成功实施了近月制动,顺利完成"太空刹车",被月球捕获,进入了环月轨道。此前的12月12日16:39,"嫦娥四号"在距月面129千米处成功实施了7500牛发动机点火,约5分钟后发动机正常关机,"嫦娥四号"顺利进入近月点100千米的环月轨道,近月制动获得圆满成功。

所谓近月制动就是给高速飞行在地月转移轨道的航天器减速,使其被月球的引力捕获,进入环月轨道。"嫦娥四号"经过约110小时飞行后,以10千米/秒左右的速度和月球相遇。此时它与月球的相对速度约为2.4千米/秒。到达制动点时,它需要通过减速发动机反推将速度降下来,制动量约为800米/秒,即将原本2.4千米/秒的相对速度降低到1.6千米/秒左右。"嫦娥四号"的"刹车"力度需要极其精准。如果"刹车重了",例如每秒的速度多减30米,可能会导致它撞上月球;如果"刹车轻了",探测器速度过大的话,月球引力也会拉不住它。

有些人可能会问:在环月轨道运行这段时间内探测器都干什么了?据悉,"嫦娥四号"落月探测器调整了环月轨道高度和倾角,开展了与"鹊桥"月球中继星的中继链路在轨测试和导航敏感器在轨测试,以确保"嫦娥四号"最终能进入预定的着陆区,择机实施月球背面软着陆。

在月球背面着陆意义大

目前全球已进行过130多次探月活动,包括用探测器撞击过月球背面,但是从来没有一个探测器在月球背面进行软着陆。

通过已发射的大量绕月探测器了解到,月球背面具有不同于月球正面的地质构造,多"山"多"谷",所以对研究月球和地球的早期历史具有重要价值。地球上经历了多次沧海桑田,早期地质历史的痕迹早已消失殆尽,只能寄望于从月球上仍保存完好的地质记录中挖掘地球的早期历史。因此,对月球背面开展形貌、物质组成、月壤和月表浅层结构的就位与巡视综合探测,可促进对月球早期演化历史的新认知,对研究地球的早期历史也有重要价值。

另外,由于被地球潮汐锁定、月球的自转与公转周期相同等原因,在地球上永远看不到月球的背面,只有约59%的月面能被地球观测到。所以对天文学研究而言,月球背面是一片难得的宁静之地。接收遥远天体发出的射电辐射是研究天体的重要手段,称为射电观测。由于这些天体的距离遥远,电磁信号十分微弱,所以在地球上,日常生产生活的电磁环境会对射电天文观测产生显著干扰,因此天文学家一直希望找到一片完全宁静的地区,监听来自宇宙深处的微弱电磁信号。月球背面可屏蔽来自地球的各种无线电干扰信号,因而在那里能监测到地面和地球附近的太空无法分辨的电磁信号,研究恒星起源和星云演化,有望取得重大天文学成果。

  月背着陆"鹊桥"先行

不过,正是由于在地球上永远看不到月球的背面,所以在月球背面着陆的探测器不能直接和地球站进行无线电通信。为此,我国于2018年6月14日先把"鹊桥"月球中继星送入地月拉格朗日2点(简称地月L2点)的轨道。在这个使命轨道上,"鹊桥"能同时看到地球和月球背面,并具备在1000米/秒高速在轨飞行中,速度控制精度误差不大于0.02米/秒的超强本领,从而可为在月球背面着陆的"嫦娥四号"与地球站之间提供通信链路,传输测控通信信号和科学数据。

遵循工程技术上可行、科学上有特色的原则,"嫦娥四号"的着陆区选在月球背面南极-艾肯盆地内的冯·卡门撞击坑内,这是因为该撞击坑具有较高的科学探测价值,且地势较为平坦,可以同时满足科学和工程上的要求。对该撞击坑的着陆和探测,能够揭示月球形成和演化的一些关键问题,在月球科学研究中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嫦娥四号"将分析该地区的地表特征和地下构造,为了解月球、地球、太阳系演化提供第一手线索。

"嫦娥四号"在月球背面冯·卡门撞击坑完成软着陆后,将进行太阳电池翼展开并充电、定向天线展开并指向地球和推进剂钝化等一系列月面初始化工作。其巡视器与着陆器配合完成巡视器解锁分离、转移释放、驶离等动作,巡视器到达月面。此后,在"鹊桥"月球中继星的支持下,着陆器开展就位探测,巡视器按照任务整体规划对探测点逐个进行科学探测,并把探测数据传回地面。

适应新任务改进多多

"嫦娥四号"任务的工程目标主要有两个:研制、发射月球中继通信卫星,实现国际首次地月L2点的测控及中继通信;研制、发射月球着陆器和巡视器,实现国际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和巡视探测。

其科学目标主要有三个:开展月球背面低频射电天文观测与研究;开展月球背面巡视区形貌、矿物组分及月表浅层结构探测与研究;试验性开展月球背面中子辐射剂量、中性原子等月球环境探测研究。

作为"嫦娥三号"的备份,"嫦娥四号"仍由着陆器和巡视器组成,但是因为"嫦娥四号"与"嫦娥三号"的科学目标不同,因此两者所装载的科学载荷有明显变化,更换了部分科学载荷,其中最主要的特点是装载了国际科学载荷。

"嫦娥四号"的着陆方式与工作状态跟"嫦娥三号"也有很大区别,性能上有很大提升,这是因为"嫦娥三号"相当于在华北平原着陆,而"嫦娥四号"则相当于在崇山峻岭的云贵川地区着陆。

月球正面有较为宽阔的平原,虽然也有许多陨石坑,但即使是坑底也相对平整,所以"嫦娥三号"是以弧形轨迹缓慢着陆。

月球背面的地形很复杂,陨石坑更多,大坑套小坑,地势更陡峭,山峰林立,很难找出再大一些、平坦一些的地方供"嫦娥四号"安身。由于"嫦娥四号"要在凹凸不平的地方软着陆,所以需要具有比"嫦娥三号"更准确的着陆精度。为了不撞到峭壁,"嫦娥四号"具备很高的自主导航和避障功能,以便自主寻找地势相对平坦的地区进行着陆,采取近乎垂直的着陆方式。

"嫦娥三号"在长月夜零下180℃的环境中是不能工作的,而"嫦娥四号"将采取新的能源供给方式——同位素温差发电与热电综合利用技术,以保证其度过寒冷漫长的月夜及正常开展探测工作,在国内首次实测月夜期间浅层月壤的温度。

"嫦娥四号"的月球车虽与"嫦娥三号"携带的"玉兔号"月球车外形和重量一样,是全球目前重量最小的月球车,但由于要首次在月球背面软着陆和巡视,因此针对月球背面复杂的地形条件、中继通信新的需求、极大的温差和科学目标的实际需要等因素,对"嫦娥四号"月球车进行了适应性更改和有效载荷配置调整,在运动安全、能源供给、科学探测和测控通信等方面均做了特殊的设计。尤其在线路方面进行了设计改进和试验验证,使它更强大,既不怕极热极冷的"广寒宫",又能完成更多新任务。

此外,"嫦娥四号"的月球车还针对"玉兔号"在执行任务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了电缆设计的改进和试验。"嫦娥四号"的月球车仅在电缆钩挂、摩擦方面就做了上千次试验,同时也尽量减少电缆裸露在外的面积,减少电缆的故障风险。

"嫦娥四号"任务完成后,我国将执行探月三期任务,发射"嫦娥五号"采样返回器,它由上升器、着陆器、轨道器、返回器四个部分组成,将完成探月工程的重大跨越——带回2千克月球样品。

此后,我国探月工程将实施第四期工程,主要任务包括开展以机器人为代表的月球南北极探测,然后建立无人的月球科考站。最终,我国将实现载人登月的宏伟目标。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By using Blogtrottr, you agree to our policies, terms and conditions.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  割下心头肉   河北省阜城县古城镇西火星堂村曾发生过一起命案,受害者是个六个月不到的小女孩,而凶手,正是生她的母亲。小女孩刚从母亲肚子里出来,还没记住世界长什么样子,就被母亲砖头砸死。而造成这一切的罪魁祸首,便是李主佛的法轮功。   俗话说,孩子是母亲身上掉下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