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月17日星期四

时政频道: 天涯海角 虽远必追

时政频道
时政新闻 
天涯海角 虽远必追
Jan 18th 2019, 00:00, by 潘旭涛 鹿方舟

  2018年11月14日,在中央反腐败协调小组国际追逃追赃工作办公室统筹协调下,经中美两国执法部门通力协作,外逃美国的职务侵占犯罪嫌疑人郑泉官被强制遣返回国。
   新华社记者 殷 刚摄

  从"死也要死在美国",到最终回国自首;从外逃柬埔寨7年,到最终被遣返回国;从"化身"商人藏匿肯尼亚,到"红通"面前现出"原形"……一个个国际追逃追赃故事,彰显了中国的反腐决心和力度。

  1月10日至14日,由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宣传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摄制的电视专题片《红色通缉》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黄金时段播出。全片共分5集,分别为《引领》《织网》《出击》《携手》《筑坝》。专题片一播出,便走红网络,引发热议。

       

  "像镜子一样警醒每个人"

  该片未播先火。1月10日,"央视新闻"官方微博发布一则长约1分钟的宣传视频,获得大量关注。"经济之声""瞭望"等微博账号纷纷进行转载,不少网友看过宣传片后积极留言。

  网友"小丑鱼er尼莫"表示十分期待:"仅是宣传片就很精彩了,堪比大片,以后每天都要追!"网友"SSnAy"也难以按捺激动之情:"终于要播出了,今晚8点一定守在电视机前准时收看。"

  在电视上播出后,专题片在网络上掀起另一轮播放热潮。

  截至1月16日18时,腾讯视频上第一集播放量已超过63万次。在芒果TV、爱奇艺等平台上,也有大量网友点播观看。截至1月16日18时,新浪微博上话题"红色通缉",已有1.8亿阅读量。

  专题片展现了国际追逃追赃工作取得的显著成效,向社会传递出反腐决心,使网友倍感振奋。

  1月10日,"中国青年网"百家号转载文章《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开年大片〈红色通缉〉重磅来袭!》,文章末尾总结道:"引领、织网、出击、携手、筑坝……党的十八大以来席卷全球的中国反腐败追逃追赃行动,将在专题片中亮出它最完整的刀锋。相信看完这部片子,那些企图外逃的会丢掉幻想,正在逃亡的会绝望,而我们对未来的'天网行动',将更加抱有信心!"

  网友"niumama"评论道:"节目很有教育意义,对贪腐分子有强烈的震慑力。满分推荐!"

  网友"好运哥2008"留言说:"观看《红色通缉》,我被国家强大的反腐天网所震撼,在各方面的通力合作下,贪腐分子确实无处可逃,为祖国点赞! "

  "反腐大快人心,弘扬了中华民族的正气!"网友"赵云刚"感叹道。

  各地纪检监察干部还结合工作实际对专题片展开热议。

  1月14日,"钦州廉政网"发表文章《钦州:纪检监察干部热议点赞〈红色通缉〉》,文中报道了钦州市各级纪检监察干部观看专题片后的反响。

  钦州市纪委驻市委组织部的一位纪检组干部表示:"看了《红色通缉》,让我的心灵受到极大震撼,深刻感受到了党中央反腐败的决心和力度。作为一名纪检监察干部,我要加强学习,提升业务水平和业务素质,强化监督执纪问责,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一位网友在留言区表达了自己的感受:"《红色通缉》让我的思想和精神接受了一次洗礼,我要引以为戒,做一个规规矩矩的会计,不做假账,不贪不义财,远离财务犯罪。"

  网友"龙行天下"感慨道:"这个专题片像一面镜子一样时刻警醒着每一个人:莫伸手,伸手必被捉!"

  "不放过一个"

  "2014年以来,中国从海外追回的外逃人员从归案地点来看,遍及6大洲,涉及120多个国家和地区……"这是第三集《出击》中列举的数字,传达了中国坚定追逃追赃的决心和效果。

  1月13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微信公众号发布文章《电视专题片〈红色通缉〉第四集〈携手〉:从手握枫叶卡到吃面条度日,绝望的外逃生活》,文章指出:"反腐败国际追逃追赃是场攻坚战、持久战,讲究的是毅力、考验的是决心。党的十九大再次明确了反腐败国际追逃追赃工作的方向,'不管腐败分子逃到哪里,都要缉拿归案、绳之以法',习近平总书记的庄严承诺,展现出党中央坚定的决心和鲜明的态度,只要尚有一人在逃,追逃追赃工作就永不止步。"

  网友"deer"留言说:"国际追逃追赃彰显了党中央反腐败的坚定决心,我坚信法律面前没有人能够逃脱,终有一天'红通人员'会被全部抓获。"

  就在五集专题片播放完的第二天,1月15日,海南省原正厅级国企负责人王军文回国投案自首。网友"暴雨陶银领"评论说:"逃到哪儿也不行!"

  还有网媒对专题片内容进行了梳理总结。

  1月10日,澎湃新闻客户端转载题为《〈红色通缉〉第一集〈引领〉速览版》的文章,该文以图文结合的形式回顾了专题片第一集《引领》中的重点内容,梳理了"百名红通人员"杨秀珠、闫永明、许超凡的归案过程。

  网友"小小大虾"在评论区留言:"从一个个'红通人员'的归案中可见,中国的追逃'天网'正越织越密,在这张大网之下,再狡猾的狐狸也终将无处藏身。"

  "中国之声"微博账号在1月14日发布博文:"《红色通缉》持续热播,海外追逃一直在路上。重拳高压之下,无论腐败分子躲到天涯海角,都难逃归案的命运。"

  外逃腐败分子归案背后,离不开追逃工作人员的艰辛努力。专题片展现了追逃工作人员的智慧和毅力,网友纷纷留言表达敬意。

  1月12日,新华社客户端转载文章《〈红色通缉〉第二集〈织网〉启示录:天网恢恢 疏而不漏》,文中细数了追捕过程中遇到的重重困难,并对追逃组的工作进行了高度评价:"面对一些追逃对象潜逃时间长、潜逃地法律环境复杂等特点,追逃组工作人员凭着一股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韧劲,克服重重困难,打赢了一场场硬仗……一步一个脚印,走得踏实而坚定;付出再多汗水,只为'不放过一个'的光荣使命。"

  网友"脚踏实地(杨胜忠)"感慨道:"原来抓住一个贪污受贿红通人员,要经历这么多的艰辛与曲折,为穷追不舍的办案人员点赞!"

  另一位网友留言说:"真的很骄傲有这样勇敢智慧的执法人员!他们费尽千辛万苦,让贪腐者无处可逃。令人敬佩,向他们致敬!"

  "海外不是法外"

  《红色通缉》展现了中国在反腐败国际合作上所取得的非凡成就。如今,一张覆盖世界地图的追逃"天网"已经织就,腐败分子终将无所遁形。

  1月14日,中国新闻网转载文章《〈红色通缉〉第四集〈携手〉启示录:正义之战 得道多助》,文中在分析多名"红通人员"能够成功归案的原因时写道:"每一名外逃腐败犯罪嫌疑人的归案,都离不开其逃亡地所在国的支持,都是两国乃至多国合作的成果……近几年,中国综合运用引渡、遣返、劝返、异地追诉等多种方式,追回了一大批外逃腐败分子,也就此和多个国家建立了更密切的合作关系。"

  网友"不死的心,冬瓜"留言说:"贪腐人员逍遥法外的美梦,被反腐败国际合作机制彻底打碎,正所谓法网恢恢,疏而不漏。"

  网友"苏喂"评论:"海外不是法外,世界上没有腐败分子的避罪天堂。"

  1月15日,微信公众号"中国纪检监察报"发布的文章《〈红色通缉〉第五集〈筑坝〉启示录:密织天网 筑牢防逃堤坝》提出了防止腐败分子外逃的3个措施,"管住证,确保妄图外逃没有基本条件";"管住钱,确保逍遥法外难以得逞";"管住人,确保监督和办案不失准头"。

  有网友在评论区留言说:"坚决支持,必须要筑牢防逃堤坝。"

  专题片展示了东方大国的担当和责任。

  1月15日,"国际在线"百家号发布名为《匠心之作 用心之作 为〈红色通缉〉点赞》的文章,文章被各大新闻网站和各大社交平台转载,持续刷屏,反响热烈。文章末尾总结道:"《红色通缉》向世人昭示:中国共产党在国内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推进反腐败斗争的同时,也不断推动构建国际反腐败新秩序,助力全球反腐败治理,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道路上,展现一个东方大国应有的担当和责任。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以永远在路上的坚韧和执着把反腐败斗争推向纵深,把党建设好、建设强,我们党一定能够带领人民不断从胜利走向更大胜利。"

  一位网友倍感骄傲地说:"反腐败国际合作机制的建立,也从侧面说明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越来越高了!"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By using Blogtrottr, you agree to our policies, terms and conditions.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  割下心头肉   河北省阜城县古城镇西火星堂村曾发生过一起命案,受害者是个六个月不到的小女孩,而凶手,正是生她的母亲。小女孩刚从母亲肚子里出来,还没记住世界长什么样子,就被母亲砖头砸死。而造成这一切的罪魁祸首,便是李主佛的法轮功。   俗话说,孩子是母亲身上掉下的一...